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开幕在即,南方都市报联合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推出《民呼我应·共迎文明十五运》系列报道,围绕城市高质量发展相关话题,聚焦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,助推广州城市面貌持续“焕新”,城市内涵不断提升,城市文明新风开花结果。
此前,有残障人士反映,作为一所以文化展览为特色的专类公园,广州文化公园一些小型展馆进门处仍缺少坡道,使用轮椅难以进入参观。不仅是文化公园,海珠湖公园也被指部分支路和公共设施存在细节上的盲点。

针对目前广州市内公园存在的部分无障碍环境缺陷问题,长期关注特殊群体的广州市政协委员、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郑子殷认为,无障碍服务要看的不是硬件和无障碍标准有多完美的匹配,而是能否具体回应残障人士面对的具体问题。目前的公园对于残障人士如视障群体的关怀依然有很大空白。
郑子殷表示,虽然随着《无障碍环境建设法》的颁布实施、地方法规不断完善和公众意识的提升,社会正在逐渐认识到残障人士独立出行的权利和能力,但“残障人士被社会默认是不能独立出行”这一观念影响依然存在。而这种认知从根源上削弱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。
他进一步举例说明:人行道出入口明明应该实现零高差,施工人员却会习惯性地留下5厘米左右的高度差,因为他们潜意识里认为“反正有人会帮忙抬一下”。“这看似小小的5厘米,却成为轮椅使用者无法逾越的障碍,使原本的无障碍设计无法发挥应有功能。”郑子殷说。
而针对历史建筑限制、经费不足等问题,郑子殷表示,历史建筑并非绝对的限制,国内外已有许多古建与无障碍融合的良好案例,当前公园应优先处理最紧迫、阻塞性强的点位,分阶段实施,不必强求一步到位。对于受空间或结构限制的区域,可灵活采取适老化、增加辅助设备(如呼叫按钮)等方式提升可用性,核心是树立“绣花针”式的精细化改造理念,避免因噎废食。
他建议,公园方面应定期听取残障人士、老年人等群体的意见,让使用者参与建设过程。同时,改造单位需系统梳理无障碍流线,明确真正痛点,不能仅满足于加装扶手、标识。建议上级部门组织标准培训,提升改造专业性,避免无效返工。
除此之外,郑子殷还建议广州可打造一个无障碍样板公园,集中展示信息无障碍、科技助残等措施,为全市公园提供直观、实用的参考。
图文转载自:南方都市报。
郑子殷 律师
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。从业超过30年,是知名的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专家。
曾获主要荣誉:
2024年,获评广州市政协“2023年度优秀市政协委员”、获中国家庭教育学会2023年度家庭教育公益人物、获广州市律师协会2023年度优秀委员会主任
2023年,获广州市政协2022年度广州市优秀政协委员、优秀政协提案(2个)、在广州市律师协会“30年30人30所”活动中获评为“暖·服务为民榜样”、获广东省律师协会优秀委员会主任
2022年,获凤凰行动者联盟2022公益盛典年度十大公益人物入围、2021年度广东省最美志愿者和广州市最美志愿者、广州最美慈善家庭
2021年,获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、2017-2021年度全省优秀律师、广州市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
2020年,获广东好人、广州最美志愿者、广州十优律师
2019年,获全国“七五普法”先进个人、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个人
2018年,获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形象大使、广州市律协“最美律师”
2017年,获第五届广东省志愿服务金奖 、首届律界公益榜公益爱心优秀奖、广州市社会组织领军人物、广州市慈善榜最具影响力慈善人物
2015年,腾讯大粤网、腾讯公益“2015时尚公益盛典温暖人物奖”
声 明
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保证一定正确,本公众号对所有原创、转载、分享的内容、陈述、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,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。发布的文章、图片等版权归作者享有,如需转载原创文章,或因部分转载作品、图片的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,请通过留言方式联系本公众号运营者。谢谢!



编 辑 | 黄晓瑜
审 定 | 刘雅滢

